近日,靈活用工相關的好消息接連不斷!一是個體工商戶用工、靈活就業人員被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,這是從政策的角度給與支持和鼓勵,讓更多的人愿意從事個體經營或者選擇靈活用工的方式解決就業。同日,人瑞人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,截至2021年4月30日,公司靈活用工在崗人數達到37963人,相比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6372人增加1591人或增長率約為4.4%,此次最新公布的靈活用工在崗人數相比其2020年4月30日的25898人增加12065人,增長率約為46.6%。
近期,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人口普查結果,我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已達2億人,約占全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。從上邊的第一個消息來看,作為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,以及拓寬就業新渠道、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,靈活就業正得到包括社保支持在內的重磅政策力挺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至4月,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437萬人,就業總體規模擴大。4月份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.1%,比3月份下降0.2個百分點,比上年同期下降0.9個百分點。雖然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但重點群體就業仍面臨一定壓力。比如,今年畢業生人數高達909萬,創歷史新高,同比增加35萬。同時,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全國人口約為14.12億,作為勞動人口主要來源的15歲至59歲人口,占總人口的約63%,相比2010年下跌6.79個百分點。若這個情況持續,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形勢將日趨嚴峻,企業用工將面臨一定壓力。在這樣的形式之下,個體經營、靈活用工等方式,能夠滿足企業和個人雙方的需求。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,作為我國手機行業的龍頭企業,華為也在通過靈活用工模式進行優化。
華為的薪酬主要分為四個部分,分別是工資、獎金、TUP分配、虛擬股分紅。但是,龐大的工資開支也為華為增添了支出壓力,于是擅用人力資源管理的華為開始將視線轉向靈活用工。據了解,華為目前有近20萬名員工,但是中軟國際、軟通動力等公司采用了研發外包等模式,以此實現長期合作共贏。在研發外包這種模式下,華為的工作變的更靈活,可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以及不同的研發階段,合理調動研發人員力量,實現人力資源效率最大化。并且,華為首任人力資源副總裁張建國也提出了“從人才為我所有,轉向人才為我所用”的觀念,這與靈活用工的本質真的是不謀而合。
靈活用工便是實現“從人才為我所有,轉向人才為我所用”這一觀念的絕佳途徑。無論是對企業來說,還是對個人而言,通過靈活用工平臺的精準調配,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,都將是未來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大趨勢。而幫助企業和個人達成這一轉變的靈活用工模式,也必將迎來大發展。